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清华大学实践教学百年纪念征文之七:金工实习与我

金工实习与我

杨建新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今年恰好是我在母校度过的第20年,十年求学,十年工作,都与“金工实习”这门历久弥新的“老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借这次征文活动的机会,回顾一下我所经历的这门课程多年来的发展。

一、我学过的“金工实习”

我于1994年考入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还记得当时12号楼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标语:“培养又红又专的工程师”。我在暑假穿着军训的绿军装参加了长达四周的金工实习,完整地体验了“车铣刨磨钳铸锻焊”各个工种。印象比较深的有下面几件事:1.钳工教室位于现在照澜园老年大学的平房里,当时教室里只有电风扇,全班同学在高温下挥汗如雨卖力干活,空气中弥漫着铁腥味,个中甘苦只自知;2.好几个工种围着“锤子”转,在锻床上将圆形棒料锻成方形毛坯,在刨床上将方形毛坯刨去氧化皮进行粗加工,在钳工将锤子锯锉成形,体现了简单的产品制造工艺流程; 3.个性化“起子”的设计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意环节挑动了我的兴趣,我趁周末专门去图书馆查阅各种设计资料,最后选中了一个犀牛的图案,用犀牛角的缺口部位去开瓶子,做好的这个起子一直保存到现在;4.由于当时还没有先进的数控设备,主要是手工操作的传统设备,每个工种干久了,就真正地体会出什么叫“熟能生巧”,不论是钳工的锤子还是车工的调整螺母,对于最后的成品零件都有严格的公差要求,需要专心、细心、耐心才能做好;5.虽然已经不记得当时的实习指导师傅是哪位老师,但每位师傅的讲解示范都让我们叹为观止,对于我们的操作指导都非常尽心尽力、认真负责,使从小到大只做过化学和物理实验的我很快地掌握了各种制造工艺,对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我参与教学的“金工实习”

20127月我回到中心工作,刚好赶上夏季学期,李双寿老师和武静老师给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重新做一名学生,完整地上一遍金工实习。当时中心的实训条件和教学项目与我读书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有了多台数控铣床、数控车床、3D打印机、线切割机床等数字化设备。我跟着同学们挨个工种轮换,由于之前的学习和工作以理论研究为主,再次操作加工设备已不太熟练了。各工种的责任教师和师傅们对我非常耐心,经常给我“吃小灶”单独练习,使我很快地熟悉了各个教学环节。这个手把手培养青年教师的优良传统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49E03

2016年中心整体迁入李兆基科技大楼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获批了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各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引入了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设备,建设了智能制造学习工厂和SMT数字化生产线。中心在金工实习课程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一方面,引入新的制造技术以反映制造业的发展前沿,通过教学项目和教学模式的持续创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紧密衔接院系培养方案的改革,将课程重心由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转变为以产品为导引体验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使同学们建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认知,为后续专业综合实践做好准备。

2020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实施以来,中心教研室主动对接各个书院对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因材施教,在金工实习基础上延伸和探索体现专业特色、产品设计与制造融合的工程实践教学方案,如针对未央书院机械方向《设计表达与制造认知》教学方案、化工系《化学反应釜》教学方案、未央书院电机方向《飞轮储能》教学方案、日新书院《工程素养与人文实践》教学方案等。

金工实习源自1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开设的“机械技艺课”,其宗旨是“在使学者习知机器作用之原理,除课堂研究外,并有各种工厂之参观,使其确知现代机器之运用,实际工作略分木工、泥工、电工等,使学生具有将来研究各种工程之相当准备,上学期实习木工及模型制法,下学期实习各种锻炼及冶炼法。”九十多年以来,这门课程变化的是不同的制造技术、制造设备,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初心未改,在清华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指引下,我们再启征程,未来可期!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2796034
  • Email jcgyxlzx@mailoa.tsinghua.edu.cn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10008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