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中心简介

一、中心定位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统筹规划、具体实施全校工程实践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

中心定位为:①工程训练基地,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服务;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支撑平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③工程素质和工程文化教育基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④拓展工程训练特色的科研方向,强化服务功能,成为学校高水平科研转化服务平台,实现中心可持续发展。

训练中心的正确定位并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科学有效的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目前基本形成了“教师为核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为主力、技术工人为辅助、合同制人员为补充”,“总体规模适度,年龄、学历、层次等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

训练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获得了如下建设成果:

  •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016年)

  • 数字化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

  • 国家级综合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

  • 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2018年)

  • 北京市高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014年)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2015年)

  • 清华大学紫荆谷创新创业辅导中心(2016年)

  • 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07年)

  •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放实验室(2010年)

  • 北京市科普基地创新工作坊(2013年)

  • 北京市高校中小学生实验实践基地(2015年)

与校内院系共建机构:

  • AI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平台(与机械学院、信息学院、土水学院、美院、经管学院共建)

  • 清华-麦肯锡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2017年,与工业工程系、麦肯锡公司共建)

  • 碳立方(碳材料创新中心,2016年,与材料学院、化工系等共建)

  • 人文智造研究中心(2017年,与清华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共建)

二.课程建设

训练中心凝练教学理念,实现实习向工程训练的转变,将学习技术技能和转变学生思想作风为主体的训练模式转变为集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实践为一体的训练模式。凝练出“传授制造工程知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体验工程文化、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工程训练教学理念,进一步建设集工程训练、创新创业训练、工程文化素质训练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开设的近30门课程中包括国家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3门。在实践课程中强化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全面推行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增加学习挑战度。

中心开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制造实习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电子工艺实习,面向机械学院、信息学院、建筑学院、经管学院、美术学院、航院、理学院、环境学院、电机系、工物系、化工系、材料系、生医系等全校近20个院系的近30个专业,每年接纳学生近2600人。训练中心组织开设的《实验室科研探究》课程每年接纳约1500名本科生。课程充分挖掘清华研究型大学潜在的科研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本科的优质教学资源,有助于使本科学生尽早形成跨系统、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大思维,并逐步培养起对科学、科研和学术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平台建设

训练中心遵循学校“优势转化” 战略,对实践教学资源纵向整合、挖潜,横向拓展、开放;“优化整合基础训练,提升强化创新实践”,使多途径的优质教学资源活化。

中心形成面上普及、重点提高和综合创新,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材施教的分层次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每年接纳近7500人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包括SRT项目,以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硬件设计大赛、虚拟仪器大赛、电机系新生大赛、微控器创新设计大赛、ATMEL全国微控器创新设计大赛等。

训练中心更新设备,整合资源,营造工程环境;设计制作挂图、标语,构建人文环境;进一步完善机电工程创新实验室,营造创新环境;建设安全保障体系,推行6S管理模式,努力营造安全环境,全方位完善工程实践教学的育人环境。中心构建并实施了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的具有实践教学特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心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形成以教师为核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为主力、技能工人为辅助、合同制人员为补充的实践教学队伍。

四.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

训练中心一直引领着国内工程训练教学改革个发展方向,为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学科组副组长单位,北京地区和华北地区金工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北京市电子工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近年来,中心承担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等6项质量工程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已推广到国内100余所高校。中心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航天科技创新重点基金项目的10项科研项目,参与院系科研项目6项,科研经费近300万元。已初步形成工程训练特色的科研方向。

中心作为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每年对全国职业院校师资培训达2000余人次。作为北京市高校定点实习基地,接受外校1500余名学生的实习教学。作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放实验室,积极为我校及北京市科研项目的转化服务。

五、主要成果

  1. 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先后获评北京市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2. 1名教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名教师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1名教师获评首都教育先锋先进个人。

  3. 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机械制造实习、实验室科研探究;北京市级精品课程3门:机械制造实习、工业系统概论、电子工艺实习;校级精品课程4门:机械制造实习、工业系统概论、电子工艺实习、实验室科研探究。

  4. “创建国内领先的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先后获评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资源为依托、课程为载体、育人为根本,创建开放型工程训练教学体系”项目获评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 课程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立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立项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立项校级985二期规划教材3部等,获评2011年北京市级精品教材3部。

  6. 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2等奖3项(其中2项为退休教授以第二单位参与)。

  7. 2014年两人获评清华大学首都科技条件服务平台开放服务先进个人。

  8. 2014年获清华大学首都科技条件服务平台集体一等奖。

  9. 2014年获校级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二等奖。

  10. 2014年北京科技周项目评选特等奖1项。

  11. 第三届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一等奖1项。

  12. 2014年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优秀项目二等奖1项。

  13. 两门课程入选教育部优质资源公开课程。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2796034
  • Email jcgyxlzx@mailoa.tsinghua.edu.cn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10008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