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梁雄老师 在训练中心 开设的《仿生学探索与实践》课堂中,组织学生亲手操作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及六足机器人等前沿仿生设备,沉浸式体验“自然灵感”与“尖端科技”的精彩碰撞,课堂反响热烈,学习氛围浓厚。
作为机器人研究的高级阶段,仿生机器人凭借其卓越的环境适应性与灵活性,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焦点。课程中,梁老师以今年九三阅兵中首次亮相的仿生“机器狼”无人作战装备为例,深入剖析了仿生技术在军事侦察、灾难救援、工业运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些机器人不仅是工程技术的结晶,更是人类“师法自然”智慧的生动体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比分析了不同仿生形态机器人的特性: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化交互、四足机器的动态平衡能力、六足机器的超强地形适应性等。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抽象的仿生学原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技术成果,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课程注重将前沿技术讲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梁老师强调:“仿生机器人的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关乎国家战略需求。从阅兵装备到民生应用,我们应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需要。”通过案例研讨,引导学生关注国产仿生技术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突破历程,深化对“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理解。课程通过鲜活的科技成就,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创新育人:跨学科融合赋能拔尖人才培养
《仿生学探索与实践》课程依托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跨学科平台,融合机械、电子、生物、材料与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知识,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注重思维养成与方法论指导。梁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学生不仅掌握技术,更学会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建立仿生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系统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