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清华大学实践教学百年纪念征文之一 :我在清华大学机械厂教焊接

我在清华大学机械厂教焊接

高党寻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今年正值清华大学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立100周年,粗略算来我从事工程实践教学工作已经近16个年头。虽然相对100年时间并不长,但纵看现在训练中心一线实践教学指导岗位教师概况,我大概也算是金工“老人”了。2007年刚毕业我就入职清华大学机械厂(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前身)从事金工实习中的焊接实习指导与生产工作。当时机械厂办厂的主导思想是以教学为中心,同时积极开展经营创收工作。在这种性质下,我一边带教学一边搞生产,机械厂师带徒的良好氛围,使得我快速的步入教学岗位。

在清华大学教学一线参与实践教学与创新教学是我一生的荣幸,同时,机械厂的光荣传统和老一辈教师和师傅所传授的教学和技能经验使我一生受用无穷。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我们应该赓续光荣传统,未来再立新功!

18431

2007年机械厂门口留念

我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是铸造技术,20073月到机械厂后因为当时焊接车间只有三位女同志,缺少能干体力活儿的男同志,所以我理所应当地就被分配到焊接车间。焊接车间的生产任务并不多,所以教学就成了我担当的主要工作。面对与我同龄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霸”清华学生,并要指导他们焊接实习,想想都觉得“压力山大”。前面说到我是铸造专业出身,焊接技术虽然在学校有所接触,但操作技能方面几乎与学生一个水平。因此,学习操作技能就成为我进入教学岗位的头等大事。我认为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上岗是目标。我在自学理论的同时,刻苦锤炼自己的手上焊接技能,并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各个教学环节。

在李而立和姚启明老师的努力下,机械厂邀请了当时焊接车间的技术顾问闫炳义老师傅来现场对我手把手教技术。我当时就纳闷,为啥不让焊接车间的三位女师傅教我技术,后来我才知道她们也是“半路出家”。这使我感觉到机械厂对我这个铸造出身的焊接指导人员非常重视,这种心态促使我下决心一定要把焊接技术学好,把学生教好。焊接是一门特殊工种,对手上技术要求很高,闫师傅教我焊条电弧焊和气焊两项最基础的焊接方法,老爷子当时已近80高龄,脱掉了雪白的衬衫、外套,手把手教,真是倾囊相授,看到我气焊焊缝比较像样子,口中全是鼓励,但当我看到闫师傅亲自演示一道焊缝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水平,真是把焊缝做到了极致,很像一件艺术品。他告诉我:技能提升一个是靠勤学苦练,另外也要用心练,要不断的在操作中领悟其中的道理,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话虽很短但道理非常深刻,以致在后来的技能提升上,我进步很大,目前我已经成长为一名焊接操作方面的高级技师。

我记得,从接触焊接教学到验收通过,其间的时间好像很长,但实际上,“分散实习”使得我们每周只有一到两次教学。整个2007年春季学期,我参加的焊接教学次数仅不到10次,而焊接传统教学环节就达10项之多(焊条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埋弧焊、点焊、对焊、气焊、焊接结构、自动焊、外特性实验)。正是在自我严格要求及疯狂努力下,终于在2007年暑期集中实习到来之前,基本通过了焊工实习教学的上岗资格(没发证书),使得自己能够在集中实习期间指导学生。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焊接指导队伍中的骨干教师要回家生孩子。其实最终我拿到教学上岗证是在2009年,已经到了参与教学的第3个年头,再此期间经历了多次训练与考核,印象中,我最终上岗考核的时候,有严绍华教授、李双寿教授、武静副教授、李而立高工、姚启明老师以及在场的焊接车间同仁一同听课及观看操作,幸好发挥出色,得到一致通过的好结果,同时也颁发了上岗证书。当时的这项举措是非常正确的,教学是一项非常神圣和严谨的事情,尤其是针对刚毕业的应届生,必须要经过长期在技能和教学的基础上谨慎考核方能上岗,一方面能督促我们认真自我锤炼,另一方面这种仪式感对每个从事教学的人员来讲都是一生的记忆和荣光。

11E4F

指导学生气焊操作-火焰调整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暑期集中实习结束后,有很多同学评选我为“优秀指导师傅”,并使我获得了当年的教学优良奖新人奖。我想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我从师傅们那里学来的优秀教学方法和技巧起了很大作用,加速了我的成长。讲好每一次现场课,需要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除了自己摸索外,更需要向其他人学习。我在暑期集中实习中,深知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很不成熟。在与张兆兰师傅共同带一组学生时,我就认真学习她的讲课技巧,此外抽空也“偷学”铸工师傅的讲授,这样在前人的基础上,我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能够较快地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认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有两个感觉比较印象深刻:一是在实习中的大小事情,只要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师傅们一定要以身作则。例如要求学生打扫卫生,清理焊接工位,那么师傅先要把自己的演示工位清理干净。我们焊接车间的张兆兰师傅虽然学历不高,但金工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她对我讲:工作中要有师德、讲奉献、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教学中的任何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对此印象非常深刻,以至到现在,每当我有所懈怠的时候,想起张师傅的教诲,就觉的非常惭愧。我们自身基础好,当前实习环境又好,有什么理由不下狠功夫、把学生培养好?

当然,在机械厂诸如此类的故事非常多,我只是从学技能和初次上岗教学的点滴事情中,想表达当时的一些优良传统。2008年机械厂停办后,训练中心实体化,我的合同就签到了中心教研室,具体工作与之前基本一致,依然指导焊接实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原来意义的金工实习逐步向工程训练转变。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改革中,训练中心不断推陈出新,从注重技能的培养到重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以及扎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到现在的“三位一体”育人理念。随着时代变迁,课程名称、教学内容不断变化,但训练中心一直传承着的“行胜于言”“真刀真枪”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改变。在任何阶段,作为一线教学指导人员都要不断汲取和传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这有助于我们立足现实,增强实践教育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与创造性,更好地进一步提升自我,进而做好实践教学。

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通过重温这段在清华大学机械厂从事金工实习的经历,我再次看到,任何时候中心都是把实践教学放在首位,想尽一切办法手段,始终把满足教学需求、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作为重点工作,这是我们一线从事实践教学指导人员不断发展的源泉动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新百年为起点,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在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训练中心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2796034
  • Email jcgyxlzx@mailoa.tsinghua.edu.cn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10008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