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北京市工创赛国赛团队研讨交流活动在清华大学举办

6 月 21 日,北京市工创大赛国赛团队研讨交流活动(新能源车赛道专场)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后简称“训练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工程训练研究分会主办,训练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承办,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本次活动聚焦太阳能电动车、温差电动车技术领域,旨在为国赛团队搭建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优质平台,来自 10 所高校的 16 支国赛团队、50 余名师生参与了活动。

汤彬致辞

训练中心党总支书记、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工程训练研究分会秘书长汤彬在致辞中强调,工创大赛是展现高校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舞台,本次交流活动旨在通过跨校协作与技术赋能,帮助北京市国赛团队突破技术难点,以更强劲的实力角逐国赛。他鼓励各参赛团队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磨作品,在国赛中充分展现北京市高校的创新水平与实践能力,为首都高校争光。


彭世广(左)、张琦发言

训练中心主任助理彭世广、双创教学部部长张琦出席活动,并分别从工程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角度,为参赛团队提供专业指导与建议

化凤芳发言

北京市工程训练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组委会成员、北京建筑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实训教学科科长化凤芳作为嘉宾到场,结合赛事评审标准与行业趋势,分享对新能源车赛道技术创新的见解。

北京梦之墨张昭经理发言

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为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并围绕两大核心模块展开培训。企业讲师结合新能源车对电路稳定性、轻量化的需求,讲解布局原则、电磁兼容性设计及信号优化策略,通过案例剖析常见设计缺陷,为团队提供优化思路。同时,讲师针对新能源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要求,现场演示了低温焊料选择、预热温度控制等关键工艺,强调焊点强度与导电性平衡技巧,并指导团队现场实操,掌握工艺要点。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以 “专业培训 + 深度研讨” 模式,为参赛团队明确了技术优化方向,拓宽了创新视野,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资源链接。主办方表示,将持续跟进团队需求,开展更多赛道交流活动,为北京市国赛团队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在2025年的国赛中斩获佳绩。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旨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该项赛事连续多年位列《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被公认为我国高校工程类竞赛中“荣誉最高、含金量最高、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2796034
  • Email jcgyxlzx@mailoa.tsinghua.edu.cn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10008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