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0日,为提升实验室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适应书院制教学改革需要,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实验技术团队,设计原型实验室组织了3D打印、钳工、电子工艺轮岗培训。
此次培训旨在满足实验室跨学科项目需求,解决以往因专业壁垒导致的协作效率问题。通过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实验人员互相学习,掌握彼此领域的基本技能,提高整体技术实力和综合项目执行效率。

电子工艺培训内容介绍
培训开始前,实验室执行主任董宝光强调了此次轮岗培训的意义,他表示,此次培训旨在拓宽个人技能面,促进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为今后承担更复杂的课程及工程项目奠定基础。
本次轮岗培训采用“循环学习”模式,将实验室人员分成若干小组,依次在3D打印、钳工、电子工艺三个实训模块中轮转学习。采用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训内容涵盖基础知识、安全规范和实操技能。

3D打印实训
在3D打印实训中,张秀海老师讲解了增材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了解了3D打印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罗勇老师讲解了三维建模软件的应用、简单模型设计以及打印前的切片处理软件操作,并指导大家实际打印了模型。

钳工实训
钳工实训模块以培训传统机械加工和装配技能为目标。杨忠昌老师讲授了钳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应用领域,包括零件的划线、锯切、锉削、钻孔、攻丝等,以及钳工工具和设备的名称、用途及正确使用方法,例如台虎钳、手锯、锉刀、钻床等。最后,参与培训的老师在规范操作下制作出了开瓶器。

电子焊接实训
电子工艺技能培训模块主要讲授焊接操作技能。高英老师讲授了安全用电及工具使用的安全与方法,演示了电烙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焊接技巧,强调了安全用电和防护。老师们在练习板上反复练习焊锡工艺,将元件和细导线焊接到电路板上,力求焊点饱满光亮、连接可靠。在掌握基本焊接技能后,参加培训的老师们焊接考核板通过考核。
经过一周紧张而充实的轮岗培训,实验室人员收获了新的技能和经验,并在实验室内部建立了知识共享、协作创新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