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 学分 简介 负责人 授课学期 开课单位
人工智能

40250182

3 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内容涉及:搜索,推理,知识标识,机器学习。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对一些简单的人工智能问题建模,求解和实现的能力。 张长水 春季学期 自动化系
人工智能技术

40240902

2 讲述人工智能问题求解方法的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思想,重点介绍在构建和分析当前及未来的智能系统方面最有前途的主题和技术。 马少平 春季学期 计算机系
人机交互理论与实践

40240912

2 本课程讲授人的能力范围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模型化表示,人机界面模式的沿革、特点和支持工具,交互效率的评价模型,新型交互模式和交互接口的设计 喻纯 春季学期 计算机系
智能硬件设计

30240562

2 智能硬件的典型平台、软硬件选型与系统开发方法实践。 陶品 春季学期 计算机系
大数据与机器智能

01510243

3 本课程详细剖析了大数据处理架构的现状与最新进展,研究大数据处理分析的的计算,存储与网络的架构问题。 详细剖析了大数据处理算法的现状与最新进展,研究机器感知、智能问答与智能推荐等算法问题。 陈震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机器人工程基础及应用

00120062

2 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操作及编程方法,通过机器人视觉理论学习了解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 张文增 秋季学期 机械系
线性系统控制工程

30250233

3 讲解经典、现代控制理论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并以分组的形势完成自平衡机器人的分析、仿真、搭建和控制系统软硬件的设计。通过学习,掌握控制系统从建模、分析、仿真到硬件实现的完整流程。 赵千川、

赵明国

春季学期 自动化系
交叉项目综合训练

A00250154

4 讲授仿人机器人的结构、步态、视觉、定位与智能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通过实践掌握机器人视觉、运动规划及智能的实现方法,并在国际RoboCup比赛中检验效果。 赵明国 秋季学期 自动化系
电子系统设计综合实践

01550013

3 介绍机器人控制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开发设计,感知环境信息的传感器原理及信号处理方法,运动控制电机驱动电路设计。选课的技创辅学生由卓晴老师具体辅导。 任勇 秋季学期 电工电子中心
智能交通系统基本理论与应用

80030293

3 本课程从学科前沿领域的发展角度,介绍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内容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概论;智能交通系统基础理论;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应用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 李萌 春季学期 土木系
智能交通系统

40150582

2 本课程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同时,并讲授道路和交通相关的基本知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道路工程基础;交通工程基础以及智能交通系统技术。 杨殿阁 春季学期 汽车系
配送系统建模与分析

80160182

2 主要介绍运输及配送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实际工程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物流系统基本构成、物流中心选址模型、物流中心运作及管理、运输基本原理及运输模式选择、配送模型及应用、信息系统分析。 申作军 春季学期 工业工程系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40160652

2 本课程将介绍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与技术,主要着重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分析与网络设计,包括需求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网络设计,供应链风险等,同时还将介绍供应链管理中的前沿问题。 刘大成 秋季学期 工业工程系
绿色交通系统

30030462

2 本课程将分四个单元全面讲述关于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理论知识、模型方法以及应用案例。这四个单元是:1)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介绍;2)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规划;3)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车队和人员管理;4)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运营调度。 李萌 春季学期 土木系
交通分析与交通设计

40030942

2 内容包括:交通流理论及其分析设计方法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本课程系统介绍交通调查、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理论、交通模型、交通组织、交通仿真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道路交叉口和高速公路的交通流控制方法设计。 吴建平 秋季学期 土木系
未来交通

00030272

2 未来交通 (C-Campus Course) 是由清华大学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联合开办的创新性学习(Creative Learning)系列课程之一。是跨文化背景,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学生分组围绕一个题目进行探讨。 该课程是一个崭新的探索性的课程,着眼培养国际型和创新性人才。 吴建平 秋季学期 土木系
交通工程与管理理论

80160182

2 介绍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流理论原理,城市交通,交通仿真,静态城市交通分析,维克瑞瓶颈模型,随机用户平衡,基于价格减缓交通拥堵;基于质量减缓交通拥堵。 何方 春季学期 工业工程系
智能网联汽车

40150723

3 1.智能网联汽车构造及基本原理;2.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包括复杂行车环境感知技术、汽车精确定位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行车智能决策技术、汽车智能控制技术、网联车辆大数据平台技术等。3.多领域技术综合应用与集成方法;4、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评价方法;5. 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 王建强 秋季学期 汽车系
区块链技术及应用

01510323

3 通过概述区块链并介绍其关键框架,介绍商业应用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该课程从区块链的基础知识开始,适合非技术背景人员和技术人员。 陈震 夏季学期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金融大数据与量化分析

01510313

2 掌握金融大数据系统和工具,并能够使用这些工具来建模和分析金融大数据。 了解市场投资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具备使用工具对金融数据建模和分析能力。 陈震、汪浩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自然语言处理与文本挖掘

80230932

2 自然语言理解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有标志意义的难题。本课程将集中介绍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数据挖掘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应用。 吴及 春季学期 电子系

数字图像处理

30230703

3 图像工程是系统地研究各种图像理论、技术和应用的新的交叉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解决一些实际的图像技术应用问题,另一方面也将为进一步学习图像工程的中高层技术打下基础。 章毓晋 秋季学期 电子系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30250293

3 介绍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如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代表性的主流学习方法,并能够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挖掘。 汪小我 春季学期 自动化系
数字化医学与微创诊疗原理

84000752

2 系统讲授数字化医学、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微创诊疗学的基础理论和原理等。同时遴选与微创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研究、医疗仪器以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开展课堂讨论、实践以及临床见习等活动。相关知识的介绍以如何实施数字化精密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命质量为目的,让大家获取数字化医学和微创诊疗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也更好地掌握如何将医学工程技术融入到临床实际应用等方法及技巧。 廖洪恩 秋季学期 生医工程
医学影像(1)——物理基础

44000183

3 本课程以生物医学成像方法为主要内容,从基本的物理原理到具体的成像实现介绍传统的X-ray、计算机断层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核医学(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等成像方法。本课程平均每周3学时,4个接触实际医学成像设备的实践环节。 李睿 秋季学期 生医工程
医学影像(2)——成像系统

34000503

3 本课程是医学影像(1)-物理基础的后继课程,将主要讲述包括X射线、CT、核医学、超声、磁共振等成像设备在内的系统组成、采集信号流程、重建算法以及各部件对于最终成像结果的影响。本课程平均每周3学时,4个接触实际医学成像设备的实践环节。 李睿 秋季学期 生医工程
医学图像

44030214

4 讲授医学图像处理的理论及方法,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使学生了解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路,主流的医学图像处理方法,理解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的问题,发现医学图像处理的需求,并能够结合生物医学的实际问题,开展初步的医学图像处理算法研究,图像信息提取,以及生物医学应用问题的实践。 王广志 秋季学期 生医工程
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

44030263

3 系统介绍该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语言、学习与记忆等主要神经系统的生理基础、工作原理和计算模型,并探讨这些机理与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的内在联系。 洪波 春季学期 生医工程
生物医学检测原理与传感技术

44000444

4 讲授人体生理参数指标中体温测量、血压和心音测量、血流量和血容积测量、呼吸测量、生物电测量、以及微/纳米测量技术,显微技术、数字化技术、电镜技术、色谱技术、微流控芯片分子诊断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及其在测量方法、共焦扫描检测技术、荧光在体成像检测技术等;并介绍生物、医学、光、机、电、软件一体化的系统集成技术,通过科学仪器研究开发的典型案例介绍运用生物、医学、光、机、电、软件一体化的系统集成技术知识进行科研立项、仪器开发的基本过程与实施方法 黄国亮 秋季学期 生医工程
临床科技实践

(新开)

3 讲授并实践临床医学中的科技应用
春季学期 训练中心、临床医学院
新城市科学

00000042

2 致力于介绍近十年涌现出的认识城市和改变城市的新技术、新数据和新领域等,达到了解城市,扩展专业视野的目的。 龙瀛 秋季学期 建筑学院
景观水文学

30000491

1 讲授古今理水智慧与水设计理论,介绍涉水科学知识要点与交叉领域新方法,结合人工智能工具,训练整合创新的水设计思维与能力,探索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治理水环境、发展水文化、实现水疗愈等综合目标下的创新实践项目 刘海龙 秋季学期 建筑学院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2796034
  • Email jcgyxlzx@mailoa.tsinghua.edu.cn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10008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