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20年)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5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完善现有工程实践教学的体系化建设

中心树立“传承工匠精神、融入创客文化”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主体、创客驱动、项目导引、团队合作、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OBE对工程训练和工程文化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持续重构。在课程中全面建设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挑战度。

在工程训练方面,中心2020年开设国家级精品课2门,《机械制造实习》和《实验室科研探究》、北京市精品课《工业系统概论》《电子工艺实习》、校级精品课《制造工程体验》、校理工认证课程《制造工程实践》等实践类课程,其中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制造工程体验等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接纳全校各院系本科生3500余名,工作量近28万人时。

中心自己开设《实验室科研探究》、《工业系统概论》、《工业系统基础》、《个性化3D设计与实现》。实验室科研探究课共接纳3000余名本科生(其中中心开设春季19个单元,夏季2个单元,秋季21个单元,选修学生达到15800人时)。同时,配合其它院系开展了产品工程化设计实践、制造工艺设计实践、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实验等多门相关院系课程的讲授与实践环节。

2.建设具备“融合式”特点的工程实践教学

中心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将工程训练实训转变为以实物实训为主、线上教学和仿真为辅、虚实结合的完整工程训练教学解决方案。中心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整合虚拟仿真、虚拟现实、网络云平台等作为建设基础,结合雨课堂、腾讯会议、ZOOM等网络手段,已经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探索“大班教学,小班实践”的工程教育模式

中心建设以项目和产品为驱动,融合产品设计思维和技术思维的“个性化定制”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由“实践参与体验”转变为明晰体验“制造过程”的“消费需求分析”、“设计与原型开发”、“生产、制造和实现”和“总结分析提升”等各阶段过程。

中心建设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面对理工、人文、艺术等不同专业学生采用灵活的实践教学方案,例如发布不同的实践任务和有挑战度的额外任务等等,从而实现分层次教学内容安排、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多元化需求。

4.强化高校工程训练优质资源的社会服务

拓展工程训练特色的科研方向,强化服务功能,成为学校高水平科研转化服务平台,实现中心可持续发展。完善单位的环境建设,打通数据孤岛,建立完备智能制造数据中心,实现优质设备及数字资源在兄弟院校中的领军培养目标。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成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成为学校面向“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学生系统化工程思维、综合性实践能力以及工程素质的全面培养。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1)2020年实践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反馈

扫地机器人,需要在无线自主充电,环境识别与立体视觉的建立,高效而完全覆盖的路径规划这三方面,进行技术突破。希望等到我们这些学生成家立业之时,扫地机器人能真正成为大多数人们的生活助力。在小班教学模式下,即使有什么课程上的问题,也可以立即提问得到老师的解答。老师们真的是辛苦了!”

——计算机系 蔡严正

在本学期主要在线上进行,当然就少了亲手操作的体验,但我对于制造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不少收获。特别是分析需求,设计产品这一方面我有了从无到有的经验。当然最具有难度的就是设计这一环节,既要考虑用户的需要,又要考虑现有的制造手段,有时候会让人束手无策。后来我和搭档更换了思路,通过分析用户的身份来思考其潜在需求,最终产品设计问题迎刃而解。

——向杰 工物系

The paper fuge can serve several functions. For instance, simple separation of blood into its parts can help doctors diagnose anemia. A slightly more complicated technique can help doctors identify the parasites in blood that cause malaria. It would be a useful tool in remote areas. Learning how to use different tools was difficult yet helping as I used SolidWorks in my graphic engineering course as well. Although there were a lot of difficulties due to this special circumstance, I think it was still a great fun. I cannot wait to see my products after I get back to school. One of my favorite parts was that it was custom so that I could design specific features.

——化工系 李慧元

“由于疫情的原因,这次的制造工程体验课程缺少了“实际体验”的环节,但是老师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如果可以,我非常期待老师能够在返校后安排一次实地参观之类的活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制造工程中心。总体上,我非常喜欢课程的安排,今后也会向同学们推荐这门课程。最后,感谢老师这学期的耐心指导,谢谢!”

——王文达 建筑学院

(2)2020年,实践课程部分专家听课意见

制造工程体验课木工单元教学团队,致力于将木工制作融合学生劳育实践,课程收获受到学生点赞,尤其疫情期间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保证授课的同时也探索出了课程提升的新思路;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课程操作。改进意见:希望继续投入,提升电动设备间的安全,环保条件。

——教务处 邓焱老师

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扩展性强;将设计制造过程关键环节进行有机串联,动手实际操作充分;学风评价为优秀。

——教务处 孙若飞老师

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合理,注重师生交互;学风评价为优秀。改进意见:可以适当用最新热点引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度。

——训练中心 汤彬老师

课程设置反映前沿方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很好地融合了工程训练与文化创意,特色鲜明。授课教师内容熟练,态度认真。同学对课程内容非常感兴趣,听课认真。希望适当增加和学生的互动。

——自动化系 赵千川老师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目前含各类编制共有120人,从事各类教学任务的教职工116人。其中教师编制10人,其中1名正高、4名副高、5名中级;工程实验技术队伍和职员17人,其中12名副高、5名中级;合同制(含劳务派遣)职工66人,有1人为退休返聘。 现有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4人,硕士学位13人,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15人。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2020年,中心引进新教师1名,全面推行职工队伍人事制度改革,共设岗位77个,实行岗位绩效考核机制。

针对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2020年2月开展实验教学线上教学培训,2020年6月开展暑期集中实习线上线下融合式实践教学培训,全体一线教职工均达到教学要求,圆满完成2020年度教学任务。

中心在工程实践教学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情况下,中心教授仍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多次应邀在学术会议做课程改革与基地建设报告。

中心组织骨干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近10人次到兄弟院校调研和参加学术交流,30余人次去国内知名企业访问交流;组织一系列学术讲座,对在职职工进行培训;实施实验指导队伍技能提升计划,2020年度中心完成2项内部人才队伍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项目,提高实验指导人员实践教学水平。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中心新申请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项2项:“面向产业前沿的跨学科创意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体系”和 “构建学科交叉、虚实结合、校企协同、赛课融合的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竞赛平台”。承担校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校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等43项教学研究项目,其中新申请获批23项,教学研究经费约246余万元,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5篇。“锂电池制备及工艺仿真实验平台”项目在2020年度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清华大学,王健美、张琦、姚启明、汤彬、李双寿),另有6个项目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此外,赛课结合的教学改革取得成效,学生团队在多个赛事中获奖。

清华大学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再次获评2020年度“优秀创客中心” (清华大学,李双寿等),这也是自2018年2月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成立以来,清华大学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连续第三年获奖。此外,“中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优秀工作案例(清华大学,周晋等),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周晋获优秀导师。

2020年度中美创客交流中心评选,获评优秀创客中心、优秀工作案例、优秀导师。

 

赛课结合的教学改革取得成效,学生团队在多个赛事中获奖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2020年,中心新签订科研项目共13项,经费合计400.9万元,已签定在执行中或结题项目共12项,经费合计696.81万元。

部分科研项目开展情况如图:

基于“互联网+”的全链条协同创新孵化服务平台研究及应用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交流会

农业部油莎豆项目实地调研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中心基于自建数据机房和网络,开发和建立了自身的网络信息平台。

信息化平台总体框图

iCenter-DC数据中心,目前成为训练中心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基础。

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创新平台建设,包括:清华工业云,iCenter-Wiki维基平台,iCenter-GitLab代码托管平台。清华工业云iCenter-Cloud(https://cloud.icenter.tsinghua.edu.cn),面向训练中心教师、创客导师和全校创客团队。

清华iCenter-人工智能平台(http://ai.icenter.tsinghua.edu.cn)GPU云提供多种容器镜像, 提供不同的软件包环境,如TensorFlow,、pyTorch、Caffe等,以满足不同的研究学习用途, 快速搭建想要的环境。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于2020年建设完成,可以对全中心实践教学场地(地下2层,地上6层,建筑面积约11万平米,共计近80个房间/空间)进行实时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界面图

在以上信息平台的基础上,2020年统一整合中心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系统,建成了中心的新基建大数据展示中心。

新基建大数据展示中心环境展示

                                                                                         

4新基建大数据中心信息发布系统界面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清华大学iCenter互联网+创新平台,包括:清华工业云(https://cloud.icenter.tsinghua.edu.cn)iCenter-Wiki维基平台(http://wiki.icenter.tsinghua.edu.cn)iCenter-GitLab代码托管平台(http://gitlab.icenter.tsinghua.edu.cn)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无论是创客团队还是课程用户。

建设的中心主页网站(http://www.icenter.tsinghua.edu.cn),年访问量达上百万人次,中心GitLab平台托管了近900多个学生创新项目。创客空间的iCenter-Net无线网络面向所有师生开发,有力保障了中心举办的各项创客活动,教学课程和设备监控。

在对内服务教学的同时,积极为校内外服务,共享中心的信息化资源,为计算机系、信研院、社科学院和环境学院等院系与企业服务。2020年签订设备测试项目2项目,合同金额13万元。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清华工业云(https://cloud.icenter.tsinghua.edu.cn)云平台的对外合作,包括微软Azure云计算,亚马逊AWS云计算英伟达NVIDIA和戴尔科技集团戴尔科技集团与训练中心围绕《实验室科研探究》和《人工智能思维》课程开展了校企融合的教学研究合作。由微软Azure云计算支持下,训练中心的《大数据与机器智能》与《智能硬件》课程,通过课赛结合的方式,与腾讯、华为、微软、魔门塔、魔泊云和普量云等人工智能企业,合作举办了科技赛事活动3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2020年11月13日新京报对中心《制造工程体验课》进行报道《自制拇指琴、DIY尤克里里   清华大学这门“看家课”火了》,对中心这门课程的开设给予了很高评价。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无。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疫情期间,充分运用在线会议形式,承办创客教育基地联盟五周年云论坛(2020.6),为期一周的系列活动中,共组织61场主题演讲,全国168所高校及企业参与,在线观看超过12000人。

随着疫情缓解,师生返校,中心举办每年一度的清华创客日系列活动(2020.11.28),邀请包括郑泉水院士在内的十余位专家探讨创客教育与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上清华大学支持疫情的创新团队、互联网+大赛亚军得主等创客代表展示了自己的项目成果。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法和体系方面,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适应创意设计、创新制造与工程管理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项目驱动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等仍显不足。实践教学中工程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有所欠缺。

(二)队伍建设方面

教师队伍没有学科归属,尽管初步形成了中心的科研特色,但是一直没有学科依托,不利于稳定和提升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工程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急需加强,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新设的技术创新证书项目均需要高水平的导师团队 

(三)环境条件建设方面

环境条件建设方面,新引进的教学设施仍需要继续消化吸收转化为教学资源,深度挖掘教学潜力还做得不足,对其内在的教学研究还不充分,同时还需要完善体系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2020年,在教育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专项经费、双一流经费实验室建设专项、iCenter三创教育经费和实验实践课程建设经费的支持下,经过一年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面向工业4.0的智能制造平台、服务于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证书项目的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于双创教育的创新生态环境,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跨学科工程实践培养模式的有机融合。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一)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与基地建设。

继续加强工程能力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建设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合理运用赛课结合形式,通过实战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养。持续开发和改进虚拟仿真项目,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实现设备的互联、软硬件的互通,体现两化融合等未来制造模式的最显著特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和参与工程实践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培养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和素养。

(二)加强跨学科工程能力提升

深度完善实验教学支撑环境建设、整合资源,与院系开展深度合作,共享实验资源、共建实验课程、开发高水平跨学科实验项目等,使中心成为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平台。

(三)提升教研成果转化效率。

重点打造产教融合、跨院系跨学科的协同生态,推进产业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向教学的快速转化;并实现中心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产业的应用;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与育人的成功经验。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文中内容与后面示范中心数据相对应,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等词。

2.文中介绍的成果必须有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的署名,且署名本校名称。

3.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2020年11日至1231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所在学校名称

清华大学

 

主管部门名称

教育部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http://www.icenter.tsinghua.edu.cn/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北京市清华大学校内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

邮政编码

100084

 

固定资产情况


 

建筑面积

 16500

设备总值

   11836.86万元

设备台数

      3753

 

经费投入情况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万元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1837万元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

性质

学位

备注

1

李双寿

19680226

教授

中心主任

教学

博士


2

洪亮

19631017

副教授

中心副主任

教学

硕士


3

杨建新

19770901

副教授

中心副主任

教学

博士


4

梁志芳

19700515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5

徐伟国

19720906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6

汤彬

19740822

副教授

其它

教学

博士


7

顾学雍 

19670905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8

杜平

19810112

讲师


教学

博士


9

周晋

19771209

讲师


教学

博士


10

彭世广

19870211

讲师


教学

博士


11

林蔚然

19820208

讲师


教学

博士


12

李璠

19860521

讲师


教学

博士


13

王豫明

19630109

高工


教学

学士


14

李生录

19591229

高工


教学

学士


15

杨兴华

19590928

高实


教学

其它


16

高炬

19600513

高实


教学

其它


17

左晶

19681102

高工


教学

硕士


18

吴殿红

19681118

会计师


管理

其它


19

张秀海

19660329

高实


教学

其它


20

韦思健

19670527

高工


教学

学士


21

荣键

19690119

工程师


教学

学士


22

姚启明

19701222

高工

中心副主任

教学

硕士


23

初晓

19760307

高工


教学

硕士


24

陈震

19761119

高工


教学

博士


25

王健美

19810617

高工


教学

博士


26

王德宇

19890321

工程师


教学

硕士


27

王蓓蓓

19801203

工程师


教学

硕士


28

钟淑苹

19710911

七级职员


管理

学士


29

王春友

19600927

中级工


教学

其它


30

武才

19610115

工人技师


教学

其它


31

陈然

19720325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32

路国柱

19630130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33

郝春华

19640205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34

娄全庆

19690501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35

杨德元

19690701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36

张新

19690624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37

程岩

19690902

工人技师


教学

其它


38

王国生

19700124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39

彭进

19700225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40

陈凯

19770529

工程师


教学

学士


41

董宝光

19751122

工程师


教学

学士


42

李睿

19730712

实验师


教学

学士


43

陶凯意

19620801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44

孙殿乡

19630414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45

马绍华

19640213

初级工


教学

其它


46

周卫国

19640111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47

王秋红

19640830

工人技师


教学

其它


48

李建国

19651005

初级工


教学

其它


49

曹明奎

19650810

初级工


技术

其它


50

陶凤喜

19660728

初级工


技术

其它


51

梁迎春

19700321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52

陈开峰 

19780603

工程师


教学

学士


53

张钧剑

19900921

中级工


教学

其它


54

刘怡

19920210

助工


教学

其它


55

高英

19930324

助工


教学

学士


56

赵萌

19900213

助工


教学

其它


57

王龙兵

19900720

工人技师


教学

学士


58

张余益

19910307

助工


教学

其它


59

邢小颖

19940328

助工


教学

学士


60

周冰科

19921004

工人技师


教学

其它


61

王群

19800210

高级讲师


教学

硕士


62

高建兴

19801230

工程师


教学

学士


63

王佐

19890610

工人技师


教学

学士


64

马晓东

19690125

工程师


教学

其它


65

杨忠昌

19911101

助工


教学

其它


66

章屹松

19691219

工程师


教学

学士


67

黄吉才

19641017

工人技师


教学

其它


68

章鹏飞

19920824

助工


教学

其它


69

罗勇

19921201

助工


教学

学士


70

王海瑞

19790814

高级工


技术

其它


71

高党寻

19840918

高级技师


教学

学士


72

贺玉良

19640313

高级工


技术

其它


73

魏绍飞

19860618

工程师


教学

其它


74

马运

19900811

工程师


教学

其它


75

丁海音

19660808

高级工


技术

其它


76

殷泽辉

19951202

高级工


技术

其它


77

李屹

19740310

工程师


教学

学士


78

付宏生

19550507

工程师


管理

学士


79

白士弘

19500430

工程师


管理

学士


80

张英华

19550515

高级工


管理

其它


81

王志成

19751018

工程师


管理

博士


82

张雷刚

19790715

工人技师


管理

其它


83

杨冬梅

19761024

助工


管理

其它


84

张晓燕

19731102

助工


管理

其它


85

熊婧辉

19830516

助工


管理

其它


86

孙春雨

19921107

助工


教学

其它


87

徐江波

19920207

助工


教学

其它


88

陈远洋

19930317

助工


教学

学士


89

林昕萌

19930406

助工


管理

学士


90

高敬涛

19860715

助工


教学

其它


91

张升玉

19910113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92

张盟

19890708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93

金晖

19940904

助工


教学

其它


94

胡玮莉

19720206

会计师


管理

学士


95

孙凤阳

19901009

九级职员


管理

硕士


96

王旭

19741202

工程师


管理

硕士


97

郭巍

19830103

工程师


教学

学士


98

郭敏

19941108

助工


教学

学士


99

周玥

19890913

助工


教学

学士


100

徐笑梅

19791211

助工


管理

硕士


101

陈斌

19970309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102

李佼

19970702

高级工


教学

其它


103

王浩宇

19960806

助工


教学

学士


104

邵竞尧

19911119

助工


教学

硕士


105

朱丽君

19830624

工程师


教学

硕士


106

刘娟蕾

19740610

工程师


教学

学士


107

曾武

19721014

工程师


教学

硕士


108

曹猛

19970531

助工


教学

其它


109

井平安

19900504

工程师


教学

硕士


110

雷羽千

19970212

助工


教学

学士


111

虞苍璧

19780602

助工


教学

学士


112

王大力

19811219

助工


教学

学士


113

马小田

19831014

助工


教学

学士


114

庞欣

19771113

助工


教学

学士


115

吴娜

19810610

助工


教学

学士


116

司金钗

19620706

助工


其它

其它


117

韩艾

19700510

助工


其它

其它


118

韩志国

19800521

助工


其它

其它


119

刘平

19600921

助工


其它

其它


120

杨洁

19810715

助工


其它

硕士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它。具有多种性质的,选填其中主要工作性质即可。(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它,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兼职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2

















注:(1)兼职人员:指在示范中心承担教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非中心编制人员。(2)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它。(3)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它,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4)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三)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工作期限

1









2

















注:(1)流动人员:指在中心进修学习、做访问学者、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参会次数

1

查建中

1947

教授

主任委员

中国

北京交通大学

校外

1

2

孙康宁

1955

教授

委员

中国

山东大学

校外

2

3

徐保文

1971

研究员

委员

中国

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

2

4

王晓明

1972

研究员

委员

中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校外

1

5

王平

1975

其它

委员

中国

麦肯锡公司

企业

1

6

赵海燕

1970

教授

委员

中国

清华大学

校内

1

7

李双寿

1968

教授

委员

中国

清华大学

校内

2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面向的专业

学生人数

人时数

专业名称

年级

1

面向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化学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物理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物理学专业等全校10多个院系的13个专业。

2016

178

8330

2

面向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物理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物理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等全校20多个院系的22个专业。

2017

999

46749

3

面向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物理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物理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等全校20多个院系的23个专业。

2018

1968

92095

4

面向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物理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物理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等全校20多个院系的23个专业。

2019

2996

140201

5

面向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物理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物理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等全校20多个院系的23个专业。

2020

347

16238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150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120个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28门

实验教材总数

8种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0种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13

学生发表论文数

2篇

学生获得专利数

7项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1

面向产业前沿的跨学科创意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体系

E-CXCYYR20200901

李双寿

杨建新、汤彬等

2020年4月至2022年 6月

/

a

2

构建学科交叉、虚实结合、校企协同、赛课融合的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竞赛平台

E-DXKJC20200501

李双寿

黄开胜、江永亨等

2020年4月至

2022年6月

/

a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1)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它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

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人员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全链条协同创新孵化服务平台研究及应用示范

2017YFB1402000

李双寿

杨建新、王健美、陈震、王德宇

2017.12-2020.11

3367

a

2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项目要求同上。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授权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类别

1







2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多个中心完成人只需填写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4)类型:其它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它。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它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它。(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论文或

专著名称

作者

刊物、出版社名称

卷、期

(或章节)、页

类型

类别

1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with interconnected tubular structure for supercapacitors operating at sub-ambient temperatures

林蔚然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401(202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

Flame-retardant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and interface for quasi-solid-state sodium ion batteries

林蔚然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401(202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

PY13FSI-Infiltrated SBA-15 as Nonflammable and High Ion-Conductive Ionogel Electrolytes for Quasi-Solid-State Sodium-Ion Batteries

林蔚然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12 22981−2299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

RSC advances-Design and synthesis of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 with low usage of precious metal and of high stability

林蔚然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2010), 930–93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

Fast fabrication of double-layer printed circuits using bismuth-based low-melting alloy beads

韦思健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20,8, 8028-803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

弧焊机器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规划

高党寻

焊接技术

202049(08):     79-82

北大中核心

独立完成

7

双机器人协调焊接卡车车桥模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高党寻

电焊机

2020,50(08):     35-38,137

北大中核心

合作完成-第一人

8

3D System打印机工艺过程及故障解决方案

邢小颖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20(01):

107-109

北大中核心

独立完成







:(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期刊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一般教材及会议论文不在此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2)类型:SCI(E)收录论文、SSCI收录论文、A&HCI收录论文、EI Compendex收录论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论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收录论文(CSSCI)、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论文(CSCD)、外文专著、中文专著;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3)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4)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5)作者:多个作者只需填写中心成员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仪器设

备名称

自制或

改装

开发的功能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1






2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数量

国内会议论文数

0篇

国际会议论文数

1篇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21

省部委奖数

3

其它奖数

10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三)2”以外的其它国内刊物,只填汇总数量。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心网址

http://www.icenter.tsinghua.edu.cn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200000人次

信息化资源总量

80000Mb

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

5000Mb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30项

中心信息化工作联系人

姓名

周晋

移动电话

13511070010

电子邮箱

zhoujin2019@tsinghua.edu.cn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综合性工程训练学科组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0人次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参加人数

时间

类型

1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五周年云庆典-暨创客教育基地联盟五周年云论坛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李双寿

12,000

2020年68~13

全国性

2

2020工程领域关键核心与未来技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能力竞赛专题培训会议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

李双寿

200余人

2020年10月17~18

全国性







: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大会报告名称

报告人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1

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创新能力竞赛平台建设

李双寿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2020工程领域关键核心与未来技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能力竞赛专题培训会议

2020年10月17日

西安

2

面向智能制造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李双寿

中国高教学会主办,高校智能制造领域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论坛

2020年11月8日

长沙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竞赛名称

竞赛级别

参赛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第三届“清华礼物”文创产品大

校级

40

王德宇

工程师

2020-12

5

2

清华大学第八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校级

100

陈凯

工程师

2020-12

9.8

3

第五届清华大学iCenter 量化策略挑战赛2020

校级

20

陈震

工程师

2020-11

5

4

第三届清华大学iCenter 智能硬件挑战赛2020

校级

20

陈震

工程师

2020-11

5

注:竞赛级别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活动开展时间

参加人数

活动报道网址

1




2







6.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培训项目名称

培训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2020年229清华大学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92

董宝光

中级

2020.1-12

37.95

2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85人次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伤亡人数(人)

未发生

0

0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2796034
  • Email jcgyxlzx@mailoa.tsinghua.edu.cn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10008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