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2024年秋季学期制造工程体验M07单元——创意生活智能陪伴者(园艺疗愈型智能电子产品)课程在李兆基B450教室顺利结课。由来自清华大学未央书院、探微书院、新雅书院、日新书院、致理书院、为先书院、至善书院7个书院,生命学院、美术学院、交叉信息院、计算机系、电子系、自动化系、数学系、工物系、化工系、工业工程系、经管学院11个院系45名本科生,以及4名北京大学的同学,通过产业需求导引、走访调研等方式,进行桌面级园林艺术产品的文化创意设计,以及人工智能电子产品的功能开发和产品制造。

课程合影
课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习了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人机交互技术,还深入了解了园艺疗愈的理论和实践。




部分学生作品
同学们组建了23个团队,通过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创意生活陪伴者。“游园惊梦”水泵灯箱以经典昆曲为灵感,将水泵与灯箱结合,打造了一款艺术装置。作品将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灯箱内绚丽的颜色与灯箱外的灰暗形成了鲜明对比。水泵的流动象征梦境与现实交织,让人仿佛置身于昆曲的世界,感受古典艺术的魅力。
“克洛格奇幻森林疗愈装置”将《塞尔达传说》经典的游戏IP中的幻想元素、动人的景色通过手工微缩景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加以人工智能技术,希望能够给观看者带来温馨、平静的疗愈体验。
“智能交互式助眠夜灯”通过与人的交互来降低人的焦虑感,实现心理疗愈及助眠的效果。使用者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语音与夜灯交互,控制小夜灯的开关及进入睡眠模式。作品使用了脑机接口技术,使用者戴上脑控头环,夜灯将自动检测使用者的状态,播放相应的音乐、调节相应的灯光亮度帮助睡眠。在非睡眠模式下,使用者可以与夜灯进行交流以改善心理状态
课程负责人张琦、王蓓蓓,授课老师王海军、韦思健、李屹、高英及建筑学院园林艺术系史舒琳老师现场听取了同学汇报和观看学生作品实物展示,对学生作品做出点评并与同学们深入交流。
课程面向全校所有院系专业学生开放,以个性化产品开发全生命周期为教学内容载体,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强化团队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作风,实现对工程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全方位培养,期待未来更多有想法的同学加入团队。
部分同学课程感想:
王乐怡
通过这个课堂,我们第一次接触了将疗愈型产品同科技结合在一起的微景观,不仅上手感受了制作手工和设计程序,还最后一同完成了这个堪称“宏伟”的大作品,中间的确有许多困难和心酸,无数次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完成,但好在我们都没有轻言放弃,最后完成的成就感让我觉得之前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能还原出自己喜欢游戏的场景,我真的很高兴!
卢璨欣
在这个课程最开始时了解了园林疗愈相关知识,中途接触Arduino的使用讯飞的语音控制,到最后的合成运用,因着这个宏大的设想工程量是巨大的,动手能力的增强是毋庸置疑的,但除此以外更让我动容的是小组合作,看到了大家在为了完成自己设想时的坚持的努力,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也让我收获了继续做下去的使命感,让我发现这项项目不仅是在于其成果的疗愈作用,也有着在制作过程中对制作人的疗愈功效。
徐晨曦
在制作景观流水灯的过程中,我负责灯具部分的连线和编写灯依次亮起的程序。这个过程既充满挑战,又让人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最初,我并不知道如何处理灯具的连线,并不知道升降台的效果如何实现,并不知道舵机、继电器又该如何应用。多亏了各位老师在关键时刻给予了我非常详细的指导,教我如何合理接线,如何传导信号,如何接入电源。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理解了每一个步骤背后的原理,也让我逐渐掌握了如何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同组同学的帮助下我完成了我的任务。通过这门课,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我不仅锻炼了自己“制造”的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的努力和智慧都为最终的成功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