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第八届工程文化素质教育高级研讨会召开

1127日,由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工程文化素质教育高级研讨会通过线上方式召开。

1C11A3

王巍致辞

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在致辞中表示,自2012年首届研讨会举办,至今已是第十年,在近期疫情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召开此次会议,更加具有独特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产生更多思想碰撞,贡献更多智慧结晶。

18BB77

李双寿致辞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回顾了研讨会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于2012年首次围绕“工程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研讨,将工科专业与人文社科类专业相结合。历届研讨会邀请了工程实践、工程教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研讨,获得了国内高校工程训练领域的广泛关注。他表示,训练中心将继续探索并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不断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20BD0

白峰杉发言

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白峰杉以“国际和历史视野下的大工科教育”为题,结合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时代背景,指出“大工科教育”在当下的重要性,提出开放、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体系和关注未知的内容等新型培养方式。他提到,信息化时代让“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工程教育应匹配信息化时代的新需求。

5DCB2

曹寅发言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曹寅以“现代亚洲的基建和日常技术”为题,分析了奥斯曼帝国热带边疆的饮用水工程、英属印度的街头交通、帝国主义话语下的科伦坡港、荷属东印度的缝纫机、湄公河三角洲的大型机械与小型发动机、马尼拉的现代化厨房等案例,阐释了亚洲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D34E

杨建新发言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副主任杨建新介绍了“制造工程体验”优质通识课程建设的情况。“制造工程体验”是训练中心于2013年首次开设的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文化素质核心课、科学课组通识课,在2018年、2021年两次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了“大规模、小班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后,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深受学生欢迎,获评校级精品课,并入选优质通识课程建设计划。

26448

王军(左)、杨善红发言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以“中国古代营造制度的时空法式”为题,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和人文传统与中国古代建筑基因密码之间的联系。安徽省综合交通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善红以“桥梁美学实践与创新”为题,以安徽桥梁为主要代表,讲述了桥梁设计中的美学与哲理。

21584

线上嘉宾合影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2796034
  • Email jcgyxlzx@mailoa.tsinghua.edu.cn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10008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