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未来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交流会举行

4月27日,未来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交流会在李兆基科技大楼 B570举行。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校长王淑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员徐华出席活动并做主旨发言。来自清华大学及国内30多所中小学的60多位校领导、教育专家、一线优秀科技教师,围绕未来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开展研讨。

李双寿发言

李双寿以“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主题做主旨演讲。他表示,工程教育作为国家技术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石,工程教育体系要顺应时代进行变革,教育目标也要顺势创新。在他看来,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工程科技创新的新常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紧扣“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不同学段对工程能力和工程思维的要求各异,因此大中小学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贯通培养,是基础教育实践创新的重点关注领域。

夏青峰发言

夏青峰认为,要想让孩子们获得创造性成长,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形成“研究思维”,培养孩子们对日常小事的探究精神。其次,学校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新一轮新课改的促进者。

 

王淑芳发言

王淑芳结合本校实践,就如何推进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工作分享了“精神引领+平台建设+协同育人+师资建设”模式。首先,在精神引领上,通过“馆校”结合,设计开展了多类型、多主题的活动,引领学生成长。其次,在课程建设上,绘制“以普及带提高”的三级课程图谱,推进科技创新教育进阶发展。第三,在协同育人上,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多样化的科教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机会。最后,在师资建设上,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徐华发言

徐华强调,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掀起了一波波新的技术浪潮,特别是数字革命浪潮。随着ChatGPT包括AIGC技术的产生,对当下的学生而言,底层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从科学教育角度来讲,技术发展影响包括人的思考方式、行事方法,乃至影响整个教育的底层范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拥抱AI工具,进而加快生产力及效率提速。

 

圆桌论坛

在圆桌论坛环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邯郸市第二中学书记焦运涛、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陆建伟、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王田、北京宸星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李海飚,以及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副教授洪亮,分别讲述了在新时代下,对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的想法。

会议现场

会后,嘉宾们参观了训练中心经典实践课程展示,包括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机器人总动员、创意生活智能陪伴者、非遗创新实践课程、智能小车开发实验系统、清华iCenter智能硬件创新学习平台、创意玩具设计与制作等。

本次研讨交流会是训练中心2024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会议旨在积极探索未来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助力新质生产力建设和新型劳动者培养。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2796034
  • Email jcgyxlzx@mailoa.tsinghua.edu.cn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10008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