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清华召开师生座谈会 学习李克强总理回信

怀揣梦想,让创客种子在清华园播撒开来

清华新闻网2015年5月5日电(记者 曲 田)‘五四’青年节前,收到你们的来信,被你们的活力所感染,更为你们的创新精神所打动。”5月4日,清华大学的学生创客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青年节礼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回信。

“收到总理的信,特别激动。”5月5日上午,来自清华大学精仪系、机械系、计算机系、美术学院的创客师生们在工字厅畅所欲言,学习李克强总理回信内容,分享自己的创客体验,阐释创客精神对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启发。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副校长杨斌等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清华大学创客空间协会创始人之一毕滢发言。记者 张 宇 摄

“成员在协会里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实现了更高层面的‘学科交叉’, 引导各位同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毕滢是清华大学创客空间协会创始人之一。2015年1月初,李克强总理在深圳参观了柴火创客空间,随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今年两会,“创客”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初,毕滢和协会的7名同学联名给总理写信,介绍了协会在学校的指导和支持下,围绕创意创新创业所开展的工作情况。

“我认为总理在回信中提出了两点要求,”机械系学生、学生创客代表张承巍边读信边说,“一是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学生首先要做好课内的事情;另一方面则希望我们在夯实基础之上,勇于将书本知识付诸实践,发挥奇思妙想,把所想变成所有。”

清华美院学生汪明莹所在的兴趣团队主要针对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她认为,文化产业目前在中国还存在些许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总理在信中说“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积极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 ”,这无疑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让同学们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在文化艺术产业中施展拳脚。

自动化系研究生张元星是清华学生科技兴趣团队“天空工厂”的负责人,她结合团队经历,分享了自己对李克强总理信中所说“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的看法。她认为,创业重在质量,同学们要注重在创造的基础上创新,从创新中走出创业,层层推进,进而影响社会。

如今,创客实践作为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模式正在清华园里蓬勃开展,从平台搭建到课程探索,创客实践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也为校园文化带来了一种新的体验,它让参与其中的每位同学都能成为创客的一份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影响着教育的未来。“创客教育旨在激发和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首创精神,是对“三位一体”教育改革的一种诠释。”国家级教学名师孙宏斌表示,希望清华园能够走出越来越多富有创意、善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创新型国家栋梁。

清华美院副教授付志勇主持的设计创新工作坊“Design Now”将一大批不同院系的清华学子和校外拥有技术背景的人员聚集起来,完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设计产品原型,“创客教育让每位同学可以走入创新的‘英雄旅程’,将新奇想法变为现实产品,尽享收获智慧果实的喜悦。”付志勇说。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发言。记者 张 宇 摄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则表示,受到总理的鼓舞很振奋,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作为校内最大的实践教学基地,将努力建设开放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座师生围绕总理回信,还就颠覆式创新与微创新的关系、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纷纷踊跃发言。

邱勇讲话。记者 张 宇 摄

认真听取师生发言后,邱勇表示,读了李克强总理的回信,作为一名曾经的“创客”,他内心也分外激动。他说,相较于当年,如今国家给予了创新创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全社会将目光聚焦于此,创新在国家当前整体战略部署中具有重要地位,同学们处在一个创新创业的最好时代,因而要倍加珍惜。他说,创新创业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过程中的成长比收获的结果更加重要。在整个参与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学会思考、以问题为导向去寻找知识,学会与不同背景的人去交流,学会走向社会、了解社会需求,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邱勇强调,基于创新之上的创业是高层次的创业,作为清华的创客,同学们要意识到自己的时代使命,彰显清华学子的蓬勃活力,勇于担当,重于实践,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像总理信中所说“把创客种子在更大范围播撒开来”。

陈旭讲话。记者 张 宇 摄

陈旭在座谈会上说,李克强总理的信,字里行间饱含了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厚谊。这封信,不仅写给清华,也是写给广大怀有创客梦想、走在创客路上的年轻人的。学校将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创客教育,一定不辜负总理的期望。同时期待总理如信中所说,早日到清华来,创客们将以丰硕的成果向总理汇报。

座谈会现场。记者 张 宇 摄

校办、宣传部、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部、研工部、校团委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2796034
  • Email jcgyxlzx@mailoa.tsinghua.edu.cn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10008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