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9日,中国慕课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旨在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来自教育部及其他中央相关部门的领导、教指委专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校教务处处长及教师代表、国际知名慕课专家和多家课程平台负责人等600余人参加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钟登华副部长发表题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慕课》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中国慕课经过近6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带小、强带弱、同心同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钟登华指出,准确把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时机,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奔腾而至,作为人才摇篮、科技重镇、人文高地的中国大学必须超前识变。提高质量、推进公平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进入“互联网+教育”新时代的中国大学必须积极应变。网络改变教育、智能创新教育,网络和智能迭加催生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担负着中国创新发展引领作用的中国大学必须主动求变。高等教育要创新发展,发挥引领作用,要掀起一场课堂革命。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慕课的建、用、学、管。希望大家积极行动,以世界一流水平的慕课建设,助推“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浙江大学副教授翁恺,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峰等领导专家作精彩报告。陈旭书记总结介绍了清华大学在线教育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浙江大学翁恺副教授分享了如何倾心打造精品“网红”慕课并通过慕课推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经历,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峰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慕课联盟助力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典型经验。

高教司司长吴岩发布《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总结中国慕课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建设方案,即质量为王、公平为要、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积极推进慕课质量管理和学分认定制度,让中国慕课成为质量最有保证的中国金课。开展跨地区和跨校的慕课协同教学,为解决区域与校际之间教育教学水平差异服务。注重课程育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化学习。创新教师团队组建模式,重视学习反馈与评价,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度和教学质量的保障度。建立跨区跨校慕课联盟,打造提高质量利益共同体,推动慕课平台扩大资源开放力度。坚持高校主体、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合作共赢机制,形成建、用、学、管有序的良好局面。面向未来,我们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国慕课发展五大愿景,也就是要着力建设五条路:即建设公平之路,用优质慕课资源补齐区域和校际人才培养质量差异短板;建设共享之路,破解制约共享的体制机制难题,让慕课资源的流动畅通无阻;建设服务之路,致力于研究新方法新技术,努力提升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水平,使学习者获得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建设创新之路,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慕课学习内容、模式和方法;建设合作之路,加强教师之间、高校之间、慕课平台之间、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努力为世界慕课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标准、中国方案。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为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代表颁发证书并表示祝贺,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中国慕课建设应用中来。2018年,共有来自全国的2,137门课程参加评选,其中的801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对我国慕课建设与应用的发展起到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共认定401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促进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中心李双寿教授作为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代表获颁证书。


作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成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有效解决了高校实验教学的难题,大力推进了智能技术与实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中国联通5G技术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田威以三校异地同步演示的方式,在会议现场展示了精彩的飞机大部件装配虚拟仿真实验,充分展示了虚拟仿真的魅力。
大会还邀请国际知名慕课专家围绕全球慕课发展做深入探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会议全程通过网络进行直播,并举办了“中国慕课和中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和应用成果展”以及“新时代中国慕课论坛”,举行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启动仪式,全面展示慕课建设与应用成果,展现中国慕课的理念、模式、技术和方法。
(撰稿:李双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