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我校在北京市第7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斩获佳绩

12月8-9日,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市金属工艺学研究会、清华大学与北京建筑大学联合承办的北京市第七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成功举行。共有来自17所高校的88支参赛队伍约37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竞赛。我校派出的4支参赛队在本届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所参加的3项单项中斩获一等奖,同时获得优秀组织奖。

开幕式现场

出席竞赛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刘霄处长,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巡视员肖尧先、教育部工程训练教指委主任/北京市金工研究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中心主任李双寿、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爱群、金工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亮、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吴波、大赛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洪生,北京建筑大学教务处处长李俊奇、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朱静等,开幕式由北京建筑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主任吴海燕主持。

李爱群副校长致欢迎辞,向出席开幕式的专家组、领导以及兄弟院校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刘霄处长发表讲话,强调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祝愿各参赛队员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实力,赛出水平,取得优异成绩。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市金工研究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工程中心主任李双寿发言,指出工程训练大赛在工科学生实践教学中对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工程训练大赛是教育部三大赛事之一,今年比赛升格为市赛加国赛选拔赛,意味着部分选手可以直接拿到国赛的奖项。最后,由装甲兵工程学院刘谦老师代表裁判宣誓,我校学生赵聪代表参赛选手宣誓。

本次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分为“S”和“8”字两种,新增了电控物流小车竞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在各参赛学校内进行,复赛和决赛在北京建筑大学进行。各参赛队需要事先完成无碳/物流小车的设计、机械加工、控制等多种工序,并按规定格式完成设计制作说明书等三种图文、视频资料,最后通过校内选拔、复赛、决赛等多个环节完成整个竞赛活动,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学生创新思维、工程知识和动手能力。在复赛阶段的场地赛中,通过参赛队的小车避障数目和避障行走距离,取得相应场地赛成绩。组委会按照各参赛队伍所提交的文件评阅成绩和小车场地赛成绩确定决赛的组别。决赛阶段,除小车场地赛外,甲组(优胜组)选手还要参加激光切割或3D打印等竞赛环节。本次大赛将工程文化竞赛单设竞赛奖项,突出了掌握工程类通识文化的重要性,各参赛院校选派3名学生参加工程文化知识竞赛的必答和竞答环节。同学们在训练场积极备赛,赛场气氛紧张热烈。

8型小车竞赛现场

自控物流小车竞赛现场

S型小车竞赛现场

工程文化竞答赛场

在本届竞赛专家裁判组严谨认真的评审下,经过2天的激烈角逐,比赛获得顺利圆满结束。组委会依据竞赛结果,推荐出获奖名单,报北京市教委。其中一等奖31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38项。同时推荐北京建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获优秀组织奖。

清华大学参赛师生

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北京市教委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是基于北京市各高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此项竞赛至今已举办7届。

集体合影

 

撰稿:汤彬

摄影:高党寻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2796034
  • Email jcgyxlzx@mailoa.tsinghua.edu.cn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10008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