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全国无数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奔赴一线。清华大学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的号召,从医护人员安全角度出发,由航天航空学院牵头,训练中心协同多个院系共同积极投入到了首批应急课题项目之一“隔离病房巡视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当中,通过科研攻关全力支持疫情防控。
“隔离病房巡视机器人”可实现远程精准操控,具有可视化导航和自动消毒等功能,能够灵活完成咽拭子采样、体温测量、听诊和超声检测等复杂操作;此外,还可实现由一名医生远程控制多台巡视机器人,从而达到节省人力、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的目的。
训练中心积极响应邱勇校长“学校要动员所有的资源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的指示,对此次项目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中心领导第一时间安排科研技术人员紧急复工,中心相关所有设备全面开放,为支持项目完成提供了必要保障。

2 月 17 日,校党委陈旭书记来到训练中心所在的李兆基科技大楼,了解了“隔离病房巡视机器人”项目的基本情况,对此项目发挥学科优势、主动担当、奋发作为、以科研创新力量助力战“疫”的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期待师生们再接再厉,为全国疫情阻击战做出清华人应有的贡献。
训练中心主要负责此项目中机器人的移动底盘改装部分,只有底盘改装成功,才能保证项目按期进入医院进行实验。训练中心迅速组织科研技术骨干,由王秋红和丁海音负责机械加工部分,黄吉才和李睿负责钣金和焊接部分。
疫情燃眉,刻不容缓,但春节期间工厂普遍停工,物流也极为不便,材料短缺成为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巨大绊脚石。为此,训练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利用长期参与各院系科研装备研发的经验优势,多方联系合作工厂,项目组成员放弃休息时间亲自上门取料,最终保障了原材料的供应。

为了克服人力资源短缺带来的困难,四位老师不辞辛劳,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时间,每天坚持工作十小时以上,一丝不苟地把好项目工艺关。从二月中旬接到任务开始,中心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成功改装三个移动底盘,截止3月10日,中心顺利完成任务。他们始终保持着忘我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激情坚守在一线,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也以超群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精准诠释了本中心“传承工匠精神”的宗旨。在他们的努力下,“病房巡视机器人”项目整体进度推进顺利,成型周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缩短,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那段时间里我们每天都要加班到七点多以后,但是大家都是想着尽快把活干完干好,第一时间能用到抗疫前线去。”项目参与者李睿老师的述说朴实而平静,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件作品背后凝结着他们怎样的心血。

这台小小的机器人,是从学校疫情小组到各院系实验室多个团队精诚协作、群策群力的结晶。这是一次团结的“助力”,除了中心负责改装机器人底盘以外,测温仪改装的问题在校友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机械手操作软件兼容的问题得到了计算机系师生的大力支持,机械系老师为诊断器械夹具设计加工提供了解决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隔离病房巡视机器人已基本成型,正在清华长庚医院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测试,预计未来3个月内可研制出2台成品,在北京和武汉的医院同时投入试用。

疫情防控战役的胜利无法一蹴而就,全国人民都在持续奉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所有的力量都将汇聚在战役前线。清华人在行动,中国人民在行动!
撰稿:雷羽千 熊婧辉
提供照片:李睿
审核:汤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