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云端相见·未来可期——精雕制造“云”体验

云端相见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训练中心的制造工程体验课程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制造工程体验课程组教师配合学校统一部署和安排,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与同学们相约在“云端”。

精雕实验室 金属化妆镜

其中,精雕实验室的指导教师们反复切磋、虚拟练习,迅速化身为特殊直播间(实习车间)的“新主播”、“兼职摄像”、“兼职编导”,精心准备线上教学环节,使同学们在云端感受到了工程训练的现场实践教学。学生们也通过“云”加工,最终收到了在特殊直播间中诞生的作品——金属化妆镜。

精雕实验室线上教学中

精雕实验室的老师们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结合“金属化妆镜”的课程要点,提前演练,细致分工,在直播过程中,随时监测直播效果,及时处理卡顿、丢声等状况,保障线上教学顺利进行。

学生“云”加工作品

根据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按照毛坯大小,自己在家“云”设计出个性化作品,同时对作品进行编程并将程序回传给老师。老师将根据同学们设计的图案和编写的程序,在实训车间为同学们进行“云”加工。

教师将作品进行包装、邮寄

在“云”加工课程环节时,老师们会提前精炼语言,用简介、明确、幽默的方式讲解机床操作方法、操作步骤,使同学们了解加工的过程;在加工环节结束后,老师会与同学们分享产品包装的制作过程,一针一线给同学们展示手工皮具的制作,最后对产品进行包装,寄到每一位同学手中。

“云端”相见

直播课与传统课堂相比,弊端在于无法现场和同学们互动,在制作“金属化妆镜”时也无法和同学们探讨加工的细节。为此,在“云”课堂开始前,老师都会提醒同学们,可以通过腾讯会议实时提问,“摄像”和“编导”老师同步进入直播间,随时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在为课程专门建立的微信群中,也可以帮助同学们及时找到授课教师。

同学们能够跟着直播进程,见证亲自设计、编程的“云”产品应运而生。“云”加工的整个过程将制造工程体验课从实训车间搬到了互联网上,使同学们可以不走进车间就能体验到制造工程体验课的整个过程,为新型课堂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未来可期

精雕实验室的老师们在制造工程体验课程结束后纷纷表示,对于直播课,从最开始的忐忑、担心到熟练掌握,自己收获了很多。精心设计直播课教学内容、反复操练,在课程结束后,与各角色老师探讨改进,不断积累完善。

课程团队坚守“能实不虚”的初心,坚持“虚实结合”的创新,秉承“开放共享,师学受益”的理念,构建了一种崭新的“云”上制造工程体验课,将“云”讲解、“云”设计、“云”加工、“云”包装有机融合,使同学们足不出户就能“云”漫步实训车间,收到亲自设计的“云”加工产品。

同学们课后反馈

在“云”课堂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有了新约定。有些同学在课堂被机床加工的过程所吸引,想亲手设计加工更多的产品;有些同学对手工制作包装皮具非常感兴趣,想亲自一试身手;有些同学在收到老师们邮寄的作品后,被作品实物所惊艳,和在线上看到成品时的感受完全不同。于是老师和同学们有了新的约定——待他日回校后,再来实验室体验亲自动手的过程。

精雕实验室的所有老师期待与同学们清华相见!

 

供稿:井平安,郭巍,张余益,陈远洋

编辑:雷羽千

审核:洪亮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2796034
  • Email jcgyxlzx@mailoa.tsinghua.edu.cn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区,100084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