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18日,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高教学会工程训练研究分会、清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省级推荐赛(以下简称“大赛”)中,清华大学iCenter代表队从215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共获得3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和3个二等奖。来自机械系、航院、化工系、计算机系、生命学院、电机系、工物系、自动化系、汽车系、电子系等院系的3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赛。

清华iCenter主任李双寿在开幕式上讲话
本次大赛主题为“守德崇劳工程创新求卓越,服务社会智造强国勇担当”。大赛设置了工程基础、“智能+”、虚拟仿真和工程创客四个赛道,并下设了13个赛项。

北京联合大学赛区参赛人员
本次大赛的成绩,也是清华大学iCenter课赛结合模式的成果。清华大学iCenter通过在《制造工程体验》CC01-课赛结合单元课程中引入了综合性较强的项目,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并举行了校内选拔赛。选拔赛产生了10支参赛预备队,分别参加了智能物流搬运、水下管道智能巡检、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智能配送无人机、工程场景数字化、工程文化等6个赛项,10支赛队全部获得大赛奖项。

无人机项目参赛队员现场讨论


无人机项目现场测试
智能配送无人机项目是以未来智能无人机配送为主题,要求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自主设计并制作一架按照给定任务完成货物配送的多旋翼智能无人机。清华iCenter参赛团队在该项目中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工程场景数字化项目参赛队员答辩现场
工程场景数字化赛项是以“数字经济”下的工程素养与文化相融为发展宗旨,重点考察和培养学生与工程实践相关的虚拟工程场景设计、美术创意以及数字化实现的能力。清华iCenter两个参赛团队均获得特等奖。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参赛队员与裁判交流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项目是以日常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要求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台根据给定任务完成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的装置。清华iCenter参赛团队在该项目中获得1个特等奖,1个二等奖。

智能物流搬运比赛现场
智能物流搬运是以智能制造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为主题,要求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台按照给定任务完成物料搬运的智能机器人。清华iCenter两个参赛团队均获得一等奖。

水下管道智能巡检赛场调试
水下管道智能巡检是以水下管道智能检测的现实场景和未来发展为主题,利用智能技术自主设计一台按照给定任务完成水下管道检测的水中机器人。清华iCenter代表队在该项目中获得二等奖。
工程文化赛项是以“铸工程之鼎力,颂文化之声息”为出发点,力求通过对工程文化知识的竞赛及展示,分享工程知识之趣,从中汲取工程常识性知识与技能,体现工程素质、工程思维、工程能力,厚实工程基础。清华iCenter代表队在该项目中获得一等奖。


复赛队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同时将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入到各个赛项中。互联网技术与大赛的融合,对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更好地锻炼和提升了参赛选手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
大赛旨在面向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工程师培养,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与制造强国战略,强化工程伦理意识,坚持基础创新并举、理论实践融通、学科专业交叉、校企协同创新、理工人文结合,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端工程创新赛事,建设引领世界工程实践教育发展方向的精品工程,构建面向工程实际、服务社会需求、校企协同创新的实践育人平台,培养服务制造强国的卓越工程技术后备人才,开启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新征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清华大学iCenter将继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不断实践和完善创新教学新方法、新途径。本次大赛预计将于今年举行全国总决赛,清华大学将从当前获奖团队中,推优参加全国大赛。
iCenter面向全校招募兴趣团队及勤工俭学岗位:
若有同学、老师对竞赛项目、对应课程感兴趣或者对智能硬件与编程、机械设计等综合性项目(训练中心已开设课程)感兴趣的同学,欢迎扫码或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15110108846。

清华大学获奖名单

供稿:罗勇
照片:王龙兵 章鹏飞
编辑:雷羽千
审核:洪亮